甘肃天水麻辣烫“火”上热搜 有何区别于淄博烧烤的流量密码
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频频登上热榜,相关话题高达上百个,视频播放量超10亿,热度持续上涨。许多自媒体博主、吃货“特种兵”、“热心食民”前往打卡。#甘肃天水麻辣烫# #甘肃麻辣烫的唯一缺点是外地没有# #甘肃麻辣烫你配享太庙#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独具特色的土豆粉和辣椒自媒体自发推荐引流量爆发
和淄博烧烤“出圈”路径似乎有点不同,没有类似“大学生组团去淄博吃烧烤”这样一个“点火器”,甘肃天水麻辣烫完全是由自媒体自发传播流传起来的。定西的洋芋,天水甘谷的辣子,乃至武都的花椒等配料都缺一不可,自成体系,成就了“为甘肃麻辣烫注入灵魂的土豆粉和辣椒香”,以及“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看着特别辣却只香不辣的反差”。
图源:微游定西
除了天水麻辣烫自身特色和优势外,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旅游和美食博主、网民等的自发参与,都对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热度起到核心的推动作用。“建议全国推广”“光看图都香迷糊了”“唯一缺点是外地没有”“你配享太庙”“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等极具诱惑力的好评词汇,搭配热辣滚烫的麻辣烫图片或短视频画面,在全网营造出甘肃天水麻辣烫令人垂涎的氛围。
各方媒体跟进在系列举措中嗅到熟悉的味道
随着甘肃麻辣烫在网络上的热度快速上升,网民喊话当地文旅局“起来干活”。媒体报道称,为了接好这一波“泼天的富贵”,当地连夜刷墙、改厕所、连路上的栏杆都不放过。机场、车站有车辆免费接送游客,还推出“麻辣烫专线”公交。“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有的店因为过于火爆不得不休息一天备料”等话题不断刺激舆论热度上升。
当地开通“天水麻辣烫专线”公交
《天水晚报》、秦州区融媒体中心等本地媒体迅速跟进反应,积极发文,并同步推介地方特色产品、旅游景点等;央视网、中工网等权威媒体也加入流量阵营;各大短视频平台头部自媒体账号也纷纷发布“打卡”视频。话题热度进一步上升的同时,当地人流量也直接被拉动上涨,“天水单日省外游客突破7万”“天水旅游订单近1个月增长超2成”“天水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倍”等话题频现。甚至热度也外溢到甘肃其他地区,省内多地旅游景点异常火爆;全国各地开设的天水麻辣烫店铺跟着生意红火;连A股市场中仅有的注册地在甘肃天水且与食品相关的企业都被投资者戏称为“天水麻辣烫A股唯一概念股”,股价跟风上涨。
有观点认为,近年来,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逐渐呈现需求多元化趋势,这次天水麻辣烫的出圈,是一次进一步提高天水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大好机遇,相关部门应因时而动、借势而为。齐鲁晚报网发文称,现在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游客们对甘肃天水麻辣烫的追捧与淄博烧烤的爆火属一脉相承。当代年轻人更注重参与感与体验的需求,感受当地市井烟火,旅行中的深度体验成了获得情绪价值的重要方式。
让流量变现收益落到实处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城市品牌的建立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观点称,互联网时代,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一个城市从网红光环加持下的非常态发展走向理性可持续的繁荣。“接好”短时爆发的流量只是成功应对的第一步,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让流量变“留量”,进而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能量”,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长期考题。
作为已经经历过类似突发流量的淄博,相关的应对过程给予后来者许多可借鉴的地方,如召开新闻发布会、成立烧烤协会、发布烧烤地图、开通烧烤公交、打造“烧烤季”、发放烧烤消费券等系列举措,涉及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文旅部门、消防部门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系列举措成功接住流量并进一步刺激流量,但短时的流量爆发也留给“甘肃天水麻辣烫”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淄博对竞争性领域价格等方面进行管控的举措,虽然有助于打造“厚道实在”“足斤足两”“真诚待客”的形象,但也一度引发地方是否过度干预市场的争论。如对商家价格管控后,可能商家因店铺的房东大幅涨价,无力承担高额房租而被迫转移。市场经济行为有本身的发展规律,监管部门对市场管控应秉承审慎的态度,尽可能综合考虑对各方可能造成的影响,在职权范围内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在“淄博烧烤”“甘肃天水麻辣烫”等热点中,似乎均有出现相比频繁“上分”曝光在公众视野中的文旅、公安等政府部门角色,当地“老字号”企业“招牌店铺”的相关介绍显得相对单薄的情况。“夸张的排队场面”“连轴转的工作人员”等画面构成片面的印象,在自媒体一波又一波的流水线“打卡”后,少有被人记住的店铺或企业名称。
忙碌到“表情管理失败”火爆全网的店员
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商户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然爆发的流量,可能出现原材料供应的短缺、新开店铺资质审批挤压、人力需求短时供应不足、产品的质量波动等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需注意提前配备好人员安排、做好产业生产指导、质量检查控制等工作。
部分商家被迫停业备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网传甘肃麻辣烫热传的视频或图片中,多有商家通过在盘子或碗上套一个塑料袋方式,来减轻清洁负担。由此可能引发环保质疑等相关舆情风险,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地区政府除了做好文旅相关举措,借势吸引更多游客外,还应更多关注本土商家、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发展等应对情况,从组织保障、融资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客户服务等各方面为相关企业提供发展指导,让流量可以来得更加有序一些,保持地区文化底蕴的自信;也让地区的商家、产业有时间不断调整、升级,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能力,真正获取更多的能量,促进地区经济水平提升,进而改善地区民生环境等。
真正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回归监管职位,避免同质化、低质量产品流通于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等。不能因为市场火爆就盲目开设新的审批,或者允许部分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等破坏市场秩序的方式,拉低整体的行业水平,破坏市场“口碑”。
此外,对于可能存在新开的店铺质量不高,顾客长时间排队影响消费体验,员工加班加点透支体力等问题,都是不利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基于此,地方可对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允许部分企业在保质保量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合理涨价,为当地人力涨工资,为原材料商创造条件合理安排供给和生产等。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改善地区基础设施,让流量红利变成促进整个地区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 2024-03-21甘肃麻辣烫火至山东 专家:文旅热潮引领消费新趋势
- 2024-03-21麻辣烫引流折射城市发展密码
- 2024-03-19以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
- 2024-03-14甘肃麻辣烫又迎新挑战:把“流量”变“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