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焦点舆评

如何将“青少年上网成瘾”预防到底?

22-11-30 12:51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近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其中“约65%未成年在游戏受限后,转投短视频平台”引发了人们对“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限制时间是否治本”的讨论。

  明确防网瘾目的,避免造成其他“瘾”患

  综合多个“网瘾少年”案例发现,避免网瘾目的有二,一是防止心理问题,将网络当作“麻醉剂”造成虚实难分现象;二是避免游戏时间过长,造成身体伤害。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1年8月30日下发通知,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被要求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规定执行后防止沉迷“网络游戏”效果明显,但在防止沉迷“网络”上并未得到改善。根据游戏工委报告数据,2022年,75.49%的家长表示孩子每周玩3小时以内游戏。但“在网络游戏中节省出的时间去向”环节,大部分未成年人选择了短视频、网络视频、网络聊天等娱乐项目。宏观分析,限制游戏时间暂未达到防网瘾的根本目的,且伴生了“用家长血汗钱给网络主播刷礼物”“用长辈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等新型“瘾”患。

  青少年网瘾来源于内外双重因素

  一是自身因素,如性格、自控力、认知力等。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2022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非网瘾青少年中有29.1%的青少年“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38.0%。并发现多数网瘾少年认为网络是一个躲避消极心情的良好处所。

  二是外在因素。根据《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2)》,个人、家庭、学校、政府、传媒企业和社会多个层面对青少年皆有影响。

  多方合力防网瘾,治病先治心

  一是建议监护人多给予未成年关爱时间,防止未成年出现孤独感。新华网曾发布相关网瘾少年的采访文章,文中受访专家表示多数“网瘾少年”病根在于父母。家长是解决“病根”的关键,为了避免“网瘾少年”出现,家长应每天多陪孩子,减少孩子与电子产品“亲近”的机会。

  二是建议社会大平台协助未成年提升网络印象管理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曾表示,青少年在网络道德水平方面表现良好,而在网络印象管理能力方面则亟待提高。他建议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综合发力,共同提升青少年的认知水平,保障未成年全面健康成长。

  三是建议娱乐平台个性化大数据,避免一刀切。游戏平台在履行官方规定的同时,可根据未成年的游戏内容对“网瘾风险”进行评定,如益智类游戏可适当增加游戏时长、对于青少年基本无益的游戏可适当缩短游戏时长并减弱推广程度。短视频平台可深入优化青少年模式。人民数据研究院于2022年6月发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模式”下,多家短视频平台中无评论、留言等功能,缺乏互动性;且无内容搜索功能,在内容搜索便利性上还有提升空间;同时较少平台对内容进行分级,在内容友好度上也有探索空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