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医美公司偷税风波:美,有“里”才能有“面儿”

22-08-16 10:14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8月9日,话题#杭州一医美公司偷逃税被罚8800多万#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民热议。据媒体报道,涉事公司名为杭州古名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活美容服务、医疗美容服务等。该公司利用个人账户产生超47亿元隐匿收入,杭州市税务局对其中少缴税款的行为定性为偷税,并处罚款金额超8千万元。面对网民质疑,截至发稿日期,该公司并未给出任何实质性回应。

  围绕该话题,舆论场除了对“偷税事件”本身进行讨论之外,还聚焦“公司实际控制人于文红”等关联话题。总体来看,舆论场对该事件整体偏向负面态度。要求有关部门彻查该公司,表现出对医美行业偷税问题的关注。

  《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等媒体指出,医美行业暴利应该查清楚背后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中国新闻网《隐匿收入超47亿元一则行政处罚揭开医美暴利内幕?》表示,由于营销费用的逐步攀升,医美机构不得不分摊了本可用于医生培训、高效管理的投入,也让医美行业的水越搅越浑。造成大量不合格的机构诊所混迹在医美市场上。

  针对如何治理医美行业乱象问题,北京青年报《诊所隐匿收入超47亿,医美暴利藏着哪些猫腻》称,既要看到偷税等直接危害,也应全盘考虑医美行业潜在问题。例如,《法制日报》发布《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黑医美”坑人何时休?》认为,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应重视医师资格,在接受医美服务前需查问其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并要求出示。

  舆情点评

  企业需维护良性的商业语境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外在形象,“颜值经济”站上了风口,成为资本追逐的新赛道。近年来,“少女针半年盈利2.7亿”“头部医美机构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等热点新闻屡见报端,医美行业收获暴利已被多数网民知晓。然而,“3·15晚会起底医美速成培训”“‘整形专家’在自家机构整形身亡”等社会事件获得舆论广泛关注,暴利与责任站在了不平衡天平的两端,产生巨大的不对等,引发社会和媒体对医美行业的道德追问。

  该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导火索在于公众对医美行业长期暴利下的社会责任缺失与医疗素养缺位所产生的普遍焦虑与不满。历经了“速成医生”“无证行医”等多项违背基本医学伦理的事件,加之在“偷税漏税”“虚假宣传”等问题讨论热潮的当下,当前网络社会中弥漫的对企业合法经营、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的集体焦虑已经成为了医美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商业语境。

  聚焦该场舆情风波,涉事企业官方未能进行有效研判,在舆情处置上采用“回避沉默”策略,未拿出实质性内容对“偷税”及“非法行医”做出有效的解释,加重了负面舆情的发酵。一方面,本就处于舆论劣势的企业在社会追问之下,仍然保持强硬的态度对问题进行回避,不仅在事实层面激发了公众对事件进一步解读的欲望,同时在情感上引发网民反感,更易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另一方面,该事件也反映出了当前舆论场中网民权利意识的高涨,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企业的说辞,而是渴望着扮演公正的评判者与事实的核查者,在社会问题凸显的当下,对企业合规做出审视。由此加剧了医美行业“暴利流氓”的市场形象。

  医美行业抓住了消费者的爱美之心,在收获暴利的同时,也应当积极承载应有的责任。澎湃新闻等媒体认为,对于这起风波,既要看到偷税等直接危害,也要看到乱收费、假广告等潜在可能,不仅要按照偷税来依法处罚,更应该细查账目,了解是否存在更多隐秘乱象。近期以来,医美监管政策频频出台,《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医美广告法指南》等法律法规给医美行业戴上了“紧箍咒”,舆论期待相关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肃清行业风气,推动医美行业规范化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