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焦点舆评

花钱就能上名校?小心有诈!

22-06-21 15:31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每年的高考前后,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掌握信息不全面和侥幸心理精准围猎考生和家长,编造各种五花八门的高考入学诈骗陷阱。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根据以往的高招诈骗案例,对几种典型的诈骗手段,包括花钱买名额、国内不行国外行、调高分数、虚假入学等等进行了预警提醒。

  虽然诈骗手法花样翻新,骗术本质都一样,都是通过虚构招生渠道或者名额,诸如“计划内预留名额”或者“预留名额”,甚至是找关系更改分数,来为那些不够录取分数线但是想上名校的学生,提供特殊的录取通道。

  考生和家长在咨询会上了解高校招生信息。新华社发 张驰 摄

  在不少人看来,类似低分就可读国内外名校的骗术太低级了,其实不然。

  因为对有的考生和家长来说,多年寒窗苦读,只为高考这关键一跃。所以,考生和家长对读名校往往有着急切心理,愿为孩子投入重金,极可能会对诈骗分子“投其所好”的招生话术降低警觉度。

  有媒体对相关高招诈骗案的梳理显示,实施诈骗的人员,往往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教育培训背景,容易获取考生和家长信任;一些诈骗分子为了成功诈骗,甚至不惜雇佣一些群众演员表演来提升可信度。这就导致,即便相关部门年年提醒,也总有一些受害者掉入类似的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像虚假聘请师资,安排虚假军训等,一方面意味着骗术的可信度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行骗成本大大提高,也意味着考生和家长一旦上当受骗,往往将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根据媒体报道,此类案件单笔诈骗金额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

  财产损失还只是其中之一。对考生来说,如果被虚假的招生渠道诓骗,很可能会错失填报志愿的窗口期,与原本能够正常录取的大学失之交臂。

  高考是当下学生最重要的晋升通道,这些诈骗分子兜售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名校录取名额,严重侵害了考生和家长的权益,破坏高考公平,甚至毁了一些学生的大学梦。因此,应该重点打击类似违法犯罪现象。

  高考招生机制发展到今天,早已逐渐规范化,家长和考生名校情结再重,也该实事求是,按照正常的招生流程、选择正规的官网来填报志愿。读名校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寒窗苦读,靠的是高考临场发挥。抱着侥幸心理,轻易相信一些花钱购买入学名额,或者可以调整分数特殊录取的说辞,只会把自己给“坑”进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