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驱动下的网络舆情特征变迁
“媒介即讯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移动通讯设备传输速率从2G技术下的20Kb/s增长到5G时代的100Mb/s,呈现几何级增速,与之相对应的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也具备了新的特点。
5G时代:万物皆媒,全时传播
5G时代,万物皆媒。对于5G时代舆情的形成和演变,从2020年至今爆发的舆情事件及发展趋势,可窥一斑,具体可归纳为:
01 传播门槛再度降低。舆情进入随时爆发、全时传播的阶段。
02 视频直播渐成常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党委、政府与媒体综合运用直播、长短视频、图文、音频等形式全方位发布内容,多地“战疫医院”建设工地通过5G信号直播,网民进行“云监工”。在复工复产期间,多地干部走进直播间“带货”,各地新闻发布会全程直播成了惯例。直播与视频的普及,一些人士借助网络快速跃升为“顶级流量”。
03 媒体转型速度加快。各媒体纷纷加快移动端、视频化转型。如人民网提出2021年加快“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央视提出5G技术用于视音频文件传输、新媒体直播、4K超高清视音频直播、VR制作等。
04 网民声音更重诉求。5G时代,网民更加注重平等、公平,愈加勇于表达意见。
05 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为民心民意的集结。2020年涉经济舆情多发,基层民众疫情防控期间收入、楼市、股市、民营经济、生活花销等话题牵动民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关注度高。
一系列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中,各地实时发声、反复发声屡见不鲜。舆论引导稍有瑕疵,次生舆情便接连不断,导致引火烧身。
用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
自中国进入互联网社会以来,舆情形成与演变的背后,是从2G到5G时代的迭代历程。技术赋权带来的区分度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表达的门槛越来越低。如果说文字尚有一定门槛,当下多个APP“一键直播”功能的出现,让网民表达门槛降至极低,舆情形成越来越多元化、个人化,重塑了传播格局中的权力关系;第二,随着技术的进步,网民可以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处在“在线”状态,舆情的演变呈现出多平台、实时扩散的特征;第三,技术赋权带来传播主体的扩大,社会分层带来群体意识的圈层化、情绪化,致使凝聚共识的难度大大增加。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互联网的核心基因不变。毕竟,互联网自诞生之日,其“基因”就已注定,其传输的信息天然带有“去中心化”“分权化”的特点。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是,面对着技术赋权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何才能应对今后的舆情?
首先,实情决定舆情。纵观2G到5G期间,舆情的引发、形成越来越广泛,舆情的扩散、反馈越来越迅速,但不论网络舆情如何演变,其处置过程中“实情决定舆情”的内核不变。
其次,治理实践应与时俱进。需要明确的是,技术发展给舆论治理不断带来新难题,但亦可借助技术推动舆情治理。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安康码“进化”成为社会治理的工具,有效促进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而利用全媒体技术的信息实时传播功能,让网民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有利于化解谣言、消除恐慌,最终有助于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
同时,更要加强数字型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作为一个内涵丰富且具有长期性的实践命题,在现实中正在让更多老百姓受益,也为舆情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参考。
当然,完善健全舆情风险防控、研判、协同、责任等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与新闻宣传,并从人财物、机构设置上进行保障也必不可少。
相关新闻
- 2019-11-01兰州正式进入5G时代
- 2019-09-05我国启动医院5G网络建设标准制定
- 2019-06-25甘肃省5G发展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