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三胎”政策的支撑

21-09-07 16:20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编辑:王烁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三胎”政策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由此可见,“三胎”政策已经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需要大家积极响应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考察和梳理中国生命伦理传统思想中的“生生文化”“孝道文化”“家国一体”理念,会从中发现这些积极因素也能为“三胎”政策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生生文化

  “生生之谓易”,是《易经》的根本思想,又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生生”的意思,是指生命繁衍,孳育不绝。只有这样,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才能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实现创新,才能永葆生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才是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法则。《系辞》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告诉我们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生不已,孕育万物,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天地也有爱心,人类要效法天地的仁爱之心,要爱护宇宙大自然为我们孕化出的生命,更要爱护自身孕育出的生命个体。可见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讲“生”的哲学,可以说没有“生”就没有天地,也不可能有万物,人类自身也就不可能存在。放到人类社会来说,孕化出足量的个体生命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前提。“三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顺应了“生生文化”理念的。

  独生子女家庭使家庭结构变得越来越简单,亲子关系趋向民主和平等,原本的家庭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在这样的家庭中,很容易出现婚外情、子女不孝敬老人、婆媳不和等问题。“三胎”政策的出台无疑是解决各种家庭伦理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一政策的出台必将会使中华民族的将来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更具有创新力。

  二、孝道文化

  孝在中华文化中不仅是一套明确亲子关系的规范体系,而且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的首义就是指孝敬父母,《孝经》中明确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孝道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相互关联的四个部分:养亲与敬亲、无违与无改、传宗接代、尊祖敬宗。这四个部分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石,同时这也是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活准则和政治生活的基石。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教育产生的根源。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我们之所以要接受教育,是因为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孝”,然后要把“孝”的德行落实在我们个人的生命之中和生活之中。换句话说,我们作为一个人,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我们要学习有关“德”之根本的东西,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学以成人”。

  儒家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由对家人、父母的“孝”可以推及到对外人的仁和对物的爱,这就是“推恩”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部分,是做人的根本。我们在“推恩”的思想下谈“孝”,“孝”即是道德起点,也是“仁爱”思想的源头。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建立在孝道文化基石之上的,而儒家强调的和谐是一种上下内外的和谐,这就会促使人民和睦相处。

  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用心的去给孩子讲“养儿须报父母恩”的思想,更少会涉及到传统的孝道教育,很大的原因在于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让唯一的孩子健康快乐的理念撼动了传统孝道文化的基石作用。同时,没有兄弟姐妹的成长环境,也让独生子女很难体会到危难之时可以“兄弟齐心、姐妹齐力”的优势,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遇难有人助,有屈有人诉,有亲可以走”等训导也难以为继。三胎政策的到来,将打破独生子女被多人独宠的格局,孩子也会在有兄弟姐妹多人的环境中得到历练,回归到兄弟姊妹多人共同成长的时代,不仅可以很有效的、很好的改变独生子女政策所引发的孩子的性格缺陷,而且可以更好地在成长过程中感知、体会到长辈在生活中的各种艰辛与不容易,从而塑造出孩子敢于担当、团结合作、感恩父母等优良的行为素质与品格。也能让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美德及文化在当代很快得到回暖、复苏、恢复,并进一步得到发扬与传承。

  三、家国一体

  儒家认为,孝起始于对父母、先祖的爱戴与敬畏,但孝的最高追求目标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即“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中国人以家为本的“孝”与对国家的“忠”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礼记》言:“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汉代以后,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孝忠合一、家国一体的体系。在其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家国一体”早已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就是缩小的国,国就是放大的家,“国之不存,家将焉附?”家与国息息相关,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密不可分。由此可见,孝忠合一、家国一体价值观还共同构筑了中国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存亡之际,更是表现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的华夏儿女为了保家卫国,不惜一切、慷慨赴死!因此,这种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柱。

  “三胎”政策的出台,无疑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建立起尊敬长辈,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观念,更有利于培养“孝”与“忠”之间的价值关联以及家国一体的爱国精神,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敬畏感和感恩思想,这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长为家中的孝子,在外则能做到奉公守法、勤勉做事、为国为民尽忠。只有这样的国民群体不断壮大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作用,他指出:“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三胎政策的出台更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反过来,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也会更有利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三胎政策。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榆中: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 智慧管控食品安全 兰州榆中: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 智慧管控食品安全
  • 【以村为美】贫困村变身记 【以村为美】贫困村变身记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脱贫攻坚践初心 乡村振兴担使命——记王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克全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脱贫攻坚践初心 乡村振兴担使命——记王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克全
  • 甘肃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省级第二驻点指导组进驻省司法厅开展调研督导 甘肃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省级第二驻点指导组进驻省司法厅开展调研督导
  • 图解丨通知!甘肃省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已启动 图解丨通知!甘肃省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已启动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陇东香包刺绣:母亲的艺术与智慧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陇东香包刺绣:母亲的艺术与智慧
  • 西北民族大学在校生返校,新生将于9日-10日入学报到 西北民族大学在校生返校,新生将于9日-10日入学报到
  •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排查“小饭桌” 坚决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排查“小饭桌” 坚决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州榆中: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
2   甘肃省2025年将基本建立草原生态保护修
3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平凉崆峒:
4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平凉市崆峒
5   【以村为美】贫困村变身记
6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脱贫攻坚践
7   甘肃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省级第二驻
8   图解丨通知!甘肃省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
9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陇东香包刺
10   甘肃省法院“代表委员之家”揭牌 马青
11   兰大二院护士贾玉琴回家路上紧急救人不
12   西北民族大学在校生返校,新生将于9日-
13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排查“小饭桌
14   兰州:人生第一课 一年级新生“开笔”
15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调研甘肃法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