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发酵的参与者:角色不同,作用不同
一段时间以来,“河南商丘刘女士不堪家暴跳楼逃生至截瘫”“网红拉姆遭前夫纵火烧伤后去世”“山东德州女子方洋洋长期被婆家人虐待致死”等事件多次刷屏,引发舆论对于“家庭暴力”事件的关注和讨论。而在这类家暴事件舆情中,除了具体案件当事人外,其他的舆情信息发布主体都是如何参与舆情的发展演化,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2020年下半年部分家庭暴力事件
政法机关:主动接受监督 积极回应关切
政法机关是法治中国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庭审公开网以及各地政法机关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司法公开渠道的建设和应用,增强了法治透明度,也让更多案件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回应舆论监督、彰显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的重要窗口。
司法公开为媒体及自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和案件细节,给“足不出户写新闻”提供了可行性,让不少隐蔽性较强的家暴案件走入公众视野。如2020年8月30日,红星新闻曾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题为《判了!因家庭琐事不满 公婆竟偷放灭鼠药致儿媳死亡》的报道,受到部分舆论关注,也带来对判决量刑是否合理的讨论。而在近期的“方洋洋案”中,封面新闻、猛犸新闻等媒体也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该案二审刑事裁定书,报道案情细节并梳理出案件发回重审理由等关键信息,引起网民关注和讨论,而政法机关也积极接受了舆论监督。
家庭暴力事件舆情发生后,职能部门官微直接回应关切,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展示了重视的态度,与互联网上的杂音形成“对冲”,在平息舆情、扭转舆情风向上能起到积极作用。如2019年11月25日晚,网红博主@宇芽YUYAMIKA 通过新浪微博曝光其前男友的家暴经历,引发全网激愤,26日中午@平安江北 发布通报,表示依法展开调查,28日@平安江北 正式公布调查结果,多次直接回应使得舆情逐步平息。而在2020年11月19日“方洋洋案”引发关注后,@德州中院 于当晚随即通报该案此前已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的情况,降低了舆论场上声讨一审判决不公的声量,也让舆论有了“向前看”的希望。
中央媒体:发布权威信息 促进良性互动
中央媒体由于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广的影响力,它们参与家暴舆情事件的报道,往往传递出了非同一般的意义,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传播速度的提升,不少家暴事件信息传播片面性、碎片化的副作用凸显出来,央媒及时介入展现了更可靠性、更全面的案情信息,让舆论的声音趋于理性、让问题的焦点更加明确。如2020年9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播发报道《河南女子遭家暴跳楼事件调查》,通过走访当事人、现场目击者、离婚案件法官等,还原案发经过及案件发生的背景,澄清了舆论场上离婚案件“久调不判”“离婚难”的传言,对将舆论焦点拉回到“谴责家暴”“遭遇家暴时应及时用足法律手段”等起到积极作用。
央媒的报道给家暴舆情事件的热度、敏感度、争议度盖了“公章”,同时也对相关部门正视和解决家暴事件中法律法规、政策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敦促,让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得到重视。如2020年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播发报道《家暴之痛:无法逃离的拉姆》,在报道梳理案件的同时指出,拉姆案件发生在已经离婚或者已经分手的伴侣之间,类似的暴力行为并非个案,这样的关系是否属于《反家庭暴力法》调整的范围、离婚后还能否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等,目前还存在争议,这些问题应当在实施细则或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而这种盖了官方“印章”的呼吁,作用和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商业媒体:贯通各方主体,反映多元内容
互联网的发展给了媒体更多可能性。不少商业媒体通过网站、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不同渠道,以文字、短视频、图片、H5等不同的内容形式,依然保持着充分的活力,同样是家庭暴力事件舆情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阵地。
商业媒体连接着各方信息主体,可以报道官方机构发布的信息,可以从普通网民、网络名人发现新闻线索,可以采访专业人士等等,它是贯通事件当事人、家属、不同机构和部门、专家以及网络名人等之间的桥梁。如在“方洋洋案”中,红星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商业媒体通过文字报道、短视频等形式,将方洋洋的舅舅、表哥、两地村民、二审法院、当地妇联以及一审判决书等串联起来,再次还原了当事人生平经历、当地风土人情的基本全貌。
商业媒体本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它们的“专家朋友圈”,让媒体能从不同维度、不同细节以不同的态度对同一舆情事件进行报道。相比其他信息主体来说,商业媒体增加了舆论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民众提供了更充分的信息。2020年9月17日“拉姆案”舆情爆发后,澎湃新闻、新京报、红星新闻等都对此事进行了展开报道,或是直接批判家庭暴力,或是挖掘拉姆被家暴的细节,或是关注各方不同主体的动态等等,极大拓展了“拉姆案”舆情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网络名人:引爆舆论情绪,发现细节问题
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性,网络传播模糊了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界限,信息的主动权不再单纯被传统媒体垄断。网络名人作为舆论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涉家庭暴力网络舆论生成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相关家暴事件引起网络名人关注并转发,或是网络名人收到求助信息进行发布,就此引发网民关注,形成舆论热点,从而扩散到商业媒体进而影响到整个舆论场。如2019年12月14日,网民@法治社会天理难容 在微博发布其姐姐被丈夫和公公家暴的经历后,被微博大V@我是落生 关注并再次发布,该事件由此得到更多网民关注,相关微博转发6000余次,潇湘晨报、成都商报、新京报网、澎湃新闻网、@头条新闻、@红星新闻等纷纷跟进报道,最终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3.4亿次。
在媒体报道相关家暴案件后,网络名人的关注可能会促使新的细节被发现,进而敦促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处置。如2020年10月26日,@梨视频 发布“6岁女童遭亲妈及其男友虐待险丧命”一事,得到@浪里赤条小粗林、@午后狂睡、@sunwear、@追风少年刘全有等众多大V的转发关注,@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更是持续曝光并追踪女童的状况,组织捐款、联系医疗资源,并追问当地处置措施为何缺位等。随后当地妇联、民政等机构部门相继介入,司法机关也迅速作出回应。
正是这些参与者的介入,不仅引发了多元观点的诉求的碰撞,也使得具体案件和家暴议题得到了深入探讨。然而也应看到反家暴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立法方面,反家暴法相关框架条款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执行方面,一线人员还需加强反家暴法的理解运用;在宣传方面,反家暴宣传工作还需持续加强;在社会方面,妇联等组织可以更加积极调解救助。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余以军、田天、邓小强)
相关新闻
- 2020-11-25从网络热词研判网络舆情生成与发酵的新特征
- 2020-11-19记者被“移出群聊” 舆情素养应成为地方干部的必修课
- 2020-11-12双11舆情:解码单身群体数据背后的行为特征
- 2020-11-09薯片致癌物超标?事件反转为何没带来舆情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