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观察

#退出家长群#,话题5亿次阅读的共鸣在哪?

20-11-04 10:20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编辑:王烁

  11月1日,有媒体曝光江苏一家长因不满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家长承担了老师本应负的责任和工作,发布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引发网友共鸣。而正在一周前,太原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

  家长群、家庭作业成为家长的“不可承受之重”由来已久,上述热点事件被舆论场聚焦并引发关联解读,深刻反映出当前家校教育分工不均的问题,家校教育权责边界再一次被大众讨论。

  舆情态势: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家校问题成痛点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家校问题持续成为舆论焦点。10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微博账号发起话题讨论#太原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参与人数持续攀升。11月1日,江苏家长群事件进一步发酵,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迅速跟进,话题热度再度高涨,舆论热度达到波峰。

  截至11月2日下午13时,关于“太原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与“退出家长群”话题共监测到相关网络信息15916条。其中,网媒信息2969条,纸媒信息80条,论坛贴文196条,微信公众号文章8656条,微博1687条,APP信息2328条。由@人民网主持的新浪微博话题#压垮成年人只要一个家长群#阅读量达到了5.6亿次,讨论量6万次;而#太原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太原严禁要求家长投票转发各类信息#两个话题则共计达到了阅读量7393.3万次,讨论量6109次。

  面对家长群潜移默化形成的“压力群”事件,约有57.41%的媒体和网民持中性立场,32.18%持正面立场,而10.41%的媒体和网民则对此抱负面态度。

  舆情观点:家长群缘何成为多方心病?

  媒体报道

  信息化时代,本应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群”,却悄然变味为“压力群”。11月2日,共青团中央微信账号发布文章《别让家长群变压力群》,认为家长群从方便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转变为“夸夸群”,家长称赞、感恩,为大量家庭作业所累;老师也不堪其扰,“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为了避免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苦恼,不少地方学校“自立规矩”,规定群内发布内容、沟通时间等。

  “家长群”这一特殊的线上社区,该呈现何种对话生态?《人民日报》撰文总结,“家长群”中可能存在学生隐私泄露、家长指点学校工作、老师代表至高权威等多种生态。《新京报》文章则认为,家长群虽然小,也是一个小“江湖”,绝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必须订立相应的规则。“潜规则”如果没有明确,就难保会有人“乘虚而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家长群可以说是近年来的新闻富矿。家长和教师的冲突,家长和家长的冲突,群内现象与公共价值的冲突,不时成为舆论谈资。

  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不断刷新公众对家长群的认知,也不断伤害和撕裂着家校关系。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认为,在异化的家长群中,老师把很多属于自己的责任转嫁给了家长,让家长不堪重负,也往往会反噬老师群体。一个安静、清爽的家长群,对家长来说是福音;对老师来说,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和负担。

  建立合理的家校关系,厘清两者的责任边界,才是解决家校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论员龚万鹏认为,杜绝“家长作业”,给广大家长减负,这绝不是否定家庭参与教育的意义,而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毕竟,“家长作业”已背离了教育的本义。教育孩子,各司其职是关键,只有明晰家校责任,才能真正给家长减负。

  相比起具体的减负措施,摒弃唯成绩是举的教育观念无疑更加重要。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赵志疆撰文表示,“只有深入改革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为学校减压、为老师减负,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当然,这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时一地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网民发声

  针对江苏该家长发布退群视频现象,网民评价不一。知乎网友“白非非白”留言:“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联系其他家长统一商量,大家坐下来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退出了事,我担心您的小孩会受到有意无意的孤立。”而“Jack Wang”的答案则受到了30个赞同:“这个家长真的很勇敢,也很睿智。这样攀比来攀比去,老师、孩子和家长压力都大,还是应该减负,这个才是根本。”

  微信群内传播大量“家长作业”和“同辈压力”,这一现状引发众多家长共鸣。@人民网在微博发起投票:“作为家长,你现在最苦恼的是?”4499位网友选择“要求批改作业”,“家庭手工作业、各种活动投票”选项则分别以3176和2037票并列其后。评论点赞数第一的网友@杨家大洁ang留言:“虽然我不是家长,但我想问为什么没有全选。”知乎网友“刺桐红”则表示:“在家庭教育上,我们不折腾孩子,我们折腾家长。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也有部分网民认为,承担家庭教育是家长的职责义务之一。@中国新闻周刊发起的微博投票“孩子作业需要家长批改吗?”中,仍有1065人选择“需要,有助于了解孩子情况”,约占投票人数的16.25%。知乎网友“想吃不辣的水煮鱼”留言:“家长辅导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可选项,不应该是学校强制要求下的必选项。”

  也有不少网民认为,在呼唤“家长群”回归本质同时,也应给教师“松绑”。网友@熊啦a猫留言表示:“其实很多老师也不希望有家长群吧,也不想半夜还在回复家长们的信息。只是时代不一样了,有些沟通方式应运而生,压力随之而来,而压力也不是单方面的。”网友@李小猫de坦率直言:“难道老师不讨厌在群里催投票吗?老师也觉得很头疼。”

  有声音表示,应合理明确社会分工,家长教师各司其职。知乎网友“胭脂泪”评论:“家长知识水平不一,就算是高学历,也不见得就懂得教法,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懂得儿童心理。”网友“青葭”表示:“当代父母与老师之间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但沟通的意愿空前强烈。教育不是纯托管关系,而是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此外,还有部分网民认为更应借此反思教育现状。网友@小马过河SNS评论道:“只要有高考、考研这种具有强竞争性、高选拔性、高区分度的考试在,永远不会轻松的。”知乎网友“曹多鱼”分析:“素质教育中育儿成本不断提升,背后站着的是数以千亿级别的教育产业及就业岗位。如果我们总是要求学校不断提高其他隐形方面的要求,那么再多的减负都是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另一种加负。”

  舆情反思:家校教育分工责权应明晰

  各部门出台规定举措、家长不堪压力纷扰、教师无奈吐露心声……梳理过往公开报道发现,关于家校教育分工的话题,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剧场效应中,一个人站起来,其他人视线受阻,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站在椅子上。带着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关心和教育资源竞争的焦虑,家长群中的“剧场效应”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批改作业、打扫卫生、转发投票……当看似和蔼宽容的“弹性选择”变成情感裹挟下的“必然负担”,压力也就纷至沓来。

  而此次太原《实施意见》的推出,无疑是政策层面的良好尝试。“家长作业”虽禁,家庭教育不止;教学任务回归,传道受业不止。对于孩童而言,原生家庭陪伴和学校社会化过程缺一不可。系列“减负”新规的推出,有助于给学生喘息,给家长松绑,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义;但仍需厘清家校权责边界,重塑有效沟通机制,推动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使家校关系回归正轨。(作者:费凡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见习舆情分析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冬春游甘肃丨去大河家,寻找临津渡的前世今生 冬春游甘肃丨去大河家,寻找临津渡的前世今生
  • 兰州城关区举行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兰州城关区举行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 甘肃美食丨暖心暖胃 这四碗面片“揪”着乡情 甘肃美食丨暖心暖胃 这四碗面片“揪”着乡情
  • 兰州榆中县开展食品核酸检测“点滴不漏” 兰州榆中县开展食品核酸检测“点滴不漏”
  • 冬春游敦煌 不为远方,只为一念 冬春游敦煌 不为远方,只为一念
  • 【博之美物】文物里的中国颜色 【博之美物】文物里的中国颜色
  • “1+6+X”冬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营造全域旅游无淡季出游氛围 “1+6+X”冬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营造全域旅游无淡季出游氛围
  • 助推冬春游 甘肃文旅打出“惠民政策组合拳” 助推冬春游 甘肃文旅打出“惠民政策组合拳”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飞阅甘肃】丝路重镇锁阳城:名将摆空
2   阿克塞县人民法院:学习先进事迹 传承
3   清水:小香菇成就大产业
4   酒泉市税务局:“管家式”服务激发企业
5   崆峒区:火龙果变“脱贫果”
6   山丹固体废弃物处理场通过预验收
7   陇南市邮政快递企业备战“双十一” 预
8   陇南成县: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9   武都油橄榄通过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10   渭武高速公路预计今年底全线通车
11   消费扶贫月 陇南市扶贫产品销售额2.6亿
12   东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收官战
13   陇南市两当县杨店镇:同城零售 抢“摊
14   金川集团成功产出大宽幅纯镍带卷
15   新蓝图振奋人心 新征程催人奋进 ——党
分享到